榆林全民义务植树网

您好, 欢迎访问榆林全民义务植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关注  > 人物故事

为了绿色的梦想——记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

2020/1/9 10:55:36 人评论

“飞沙走石家无粮,人老几辈住坯房,满村光棍无婆姨,有女不嫁海子梁。”这段在定边县原海子梁乡(现已并入白泥井镇)世代流传的顺口溜,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三四十年前当地人民群众真实的生产与生活面貌。但伴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出台,以及在以新中国首位全国治沙英…

“飞沙走石家无粮,人老几辈住坯房,满村光棍无婆姨,有女不嫁海子梁。”这段在定边县原海子梁乡(现已并入白泥井镇)世代流传的顺口溜,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三四十年前当地人民群众真实的生产与生活面貌。

但伴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出台,以及在以新中国首位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为代表的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下,昔日定边县毛乌素风沙草滩区百姓“因沙致穷”的困局早已成为历史。

△ 榆林治沙精神的代表人物、治沙英雄石光银(中),全国劳动模范牛玉琴(左二)等接受记者采访。

△ 对狼窝沙实行障蔽治沙

风沙多艰 少小立誓降“沙魔”

1952年,海子梁乡同心干村圪垯套,农户石发富炕头传来的婴儿啼哭声,给这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添了一丝喜气。但喜庆劲还未过去,愁云又堆上了石发福的心头——自己一年四季在外给人揽工却收入不多,一家老小就指着黄沙滩垦出的几垧薄地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现在又加了张吃饭的嘴,这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这个曾让父亲百感交集的婴儿,乳名唤作“栓宝”,而他,便是凭借卓越治沙成就而享誉海内外的治沙英模石光银。

“圪垯套套圪垯,家家户户对面沙。十年庄稼九不收,野蒿草籽度饥荒。”就是在冬春时节刮得昏天黑地的黄风、蜗居茅草房内昏黄的油灯、碗里和着沙土的糠菜、以及圪垯套当地流传的这首民谣的陪伴下,石光银一点点长大了。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一场大的风沙可以把新入地的种子吹得颗粒无存,把茁壮的秧苗吹得秆断叶无,要么就是把庄稼都埋进了沙子。就算是一般的年景,地里的庄稼也要种个三四茬。除此之外,因为沙丘的移动和风沙的侵害,茅庵草舍不几年就会被沙子淹埋,村里人只得无奈地再建宅第、另起炉灶,我记得光我们家就搬过九次。”石光银说。

除了地难种、家难定,当年肆虐的风沙,甚至还给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而石光银幼年时的一次风沙中险中得生的经历,则让记者清晰地看到了他日后积极投身风沙防治工作的原委。

据了解,石光银7岁那年,和邻家伙伴虎娃一起到沙窝放牲口,突然间西南天边黑浪滚滚,呼啸的黑风瞬间便劈头盖脸地吹来,把年幼的石光银吹得连跌了几个跟头。挣扎着爬起来后,他早已辨不清东西南北,只能被风裹挟着往前跑。也不知跑了多久,他只觉脚下一绊,便一头栽倒在地昏迷了过去。

待他苏醒过来,却发现自己正躺在一个蒙古包中,眼前坐着的是一位身着蒙古族长袍的大叔。在和大叔断断续续的谈话中,石光银才知道自己昨天竟被大风吹出了30多里地,吹到了内蒙古地界的黄海子,刚好倒在了巴特大叔的蒙古包旁。巴特大叔清晨到羊圈查看羊子时,刚好发现了被埋住半个身子的石光银,并把他抱进蒙古包喂了半碗奶茶。

三天后,父亲闻讯赶来接石光银回家。而在回家的路上,石光银向父亲问道:“我放的牲口丢了没?虎娃好着不?”谁料父亲满是喜悦的脸竟突然阴沉了下来,用低沉的声音说:“牲口都没事,只是虎娃已经撒开人手找了3天了,但一直不见人影。”听到这里,石光银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一颗颗滴洒在了广袤无垠的沙海之间……也是从那时起,年幼的石光银仿佛在一夜之间长大了。他时常静坐在门前的沙梁上,眼望着沙窝,感受着寒风,他恨透了这沙与风,他立誓长大后一定要制服“沙魔”,让沙漠变成绿洲,这样才能给虎娃报仇。

△ 沙海变良田

千磨万砺 矢志不渝终有成

1984年,石光银响应中央发出的允许农民承包治理“五荒地”的号召,毅然决然地辞掉定边县海子梁乡公社农牧场场长的“铁饭碗”,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股份治沙公司——“新兴林牧场”,义无反顾地带领着他的7个治沙好伙伴,一头扎进了从南海子农场承包的3000亩茫茫沙海。

此时的石光银,面对的不仅是家人亲友的劝阻、反对,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众说纷纭。更有好事者编写了顺口溜快板书教孩子们唱:

海子梁有个“石灰锤”

那龟孙胆大真敢吹

承包三千亩荒沙地

保险熬得他断了气……

对于自己的“出格”之举,石光银也曾进行过反思,但心中那个绿色的梦想,却一直激励着他勇敢前行。但当时开展治沙造林,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严重不足。没钱就连树苗都买不来,还何谈造林?“当时老婆骂也骂过、挡也挡过,但我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卖掉了自家的84只羊和1头骡子,给其他治沙伙伴带个头。后来,他们也陆续卖掉了自家牲畜,再加上信用社贷款的帮助,我们终于凑够了树苗款。”石光银说。当年清明过后,石光银便带领7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在3000亩荒沙地上全部栽上旱柳、沙柳、杨树,因为降雨情况较好,树苗成活率达到87%以上,石光银的联户承包治沙首战告捷。1985年春,石光银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陕西省林业厅局长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治沙经验,受到省厅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更加坚定了他进一步治沙的决心。从省城回来后,他立即与国营定边长茂滩林场签订了承包治理5.8万亩荒沙的合同,并在海子梁乡政府的门口贴出了一张招贤榜,榜告四方父老“有人愿来我旗下与我一起治理承包长茂滩荒沙者,不分民族,不分身份,山南海北的,一概欢迎”,十里八乡的群众纷纷响应。

△ 石光银(中)与治沙公司的伙伴们

次年春季,石光银便带领100多人打响了“三战狼窝沙”的战斗。在此期间,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吃的是被风吹的又干又硬的玉米馍,喝的是沙坑里澄出来的沙糊糊水,住的是柳条和塑料布搭的庵子,种苗全靠人一捆一捆背进沙窝,风吹、日晒、沙子烤,嘴上起火泡,裂血口,脸晒得黢黑,眼里布满了血丝,然而这年四五月份遭遇了十余次大风,风蚀沙埋,栽上的树苗90%被毁;第二年,石光银带领大伙又干了一个春天,80%的树苗又被风沙毁掉。

两战两败的巨大打击,严重挫伤了治沙人的积极性,但是石光银在挫折面前不屈服,他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步行到县林业局向林业技术员请教,带人到榆林、横山学习治沙经验,1988年春,他带领群众第三次奋战狼窝沙,以“障蔽治沙法”为指导,在迎风坡画格子搭设沙障,使沙丘不流动,在沙障间播沙蒿、栽沙柳固定流沙,在沙丘间地栽植杨树、柳树,使得树苗成活率达到80%左右,“三战狼窝沙”也最终取得了胜利。

△ 石光银在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同工作人员一起查看种苗培育情况


子孙相承 治沙更有后来人

“治沙已经成为我一生唯一要干的事业。只要我一天不死,我就要植一天的树,我的儿孙也要把这件事情继续下去。”在记者眼中,石光银的这一席话,像极了北山愚公的那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93年,石光银的儿子石占军从榆林体校毕业后,便准备返回家乡,像父亲一样全身心投入到治沙事业的队伍中去。“治沙是很苦的,所要付出的心血更是你们年轻人无法想象的。”石光银的劝阻,却无法抵住石占军的激情。1997年,已在定边县刑警队任职的石占军借着“双万工程”的机会,以挂职干部身份来到了定边县定边镇十里沙村,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父亲的治沙队伍中。此后短短数年时间,石占军先后主持实施了5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靖王高速沙丘绿化工程、定边石油钻采公司油区绿化工程等重点项目,成为了石光银治沙公司的得力干将。除此之外,为改变粗放式治沙造林的原有模式,石占军结合外出调研学习,调回了樟子松、侧柏、国槐、金丝柳、云山等新树种,并在十里沙开展实验。“为把父亲的绿色梦做得更大,我要不惜一切拼搏下去,绝不辜负党和政府对我父亲的培养、关怀……我要继承父业,给党和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石占军说。但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3月12日清晨,一场意外的车祸降临到了石占军的身上。此前一天,他一直在宁夏银川为落实优质沙杉树苗、考察节水灌溉管道而奔忙着,因为12日一早要对“植树节”工作进行布置动员,他黎明时分即驱车准备返回定边,谁料却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意外,最终经医院抢救无效而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是巨大的,但石光银却没有让自己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给儿子办理完后事的第三天,他便在公司董事会上声音洪亮地说道:“占军走了,我比大家更悲痛,但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事业……儿子没有了,我还有孙子。我再干它10年,孙子就长大了,一代传一代,咱们的治沙事业永远不会断,治沙永远有接班人。”而伴随着孙子石健阳的长大成人,石光银也真正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治沙事业后继有人的希望。去年高考结束后,石健阳在志愿填报前特意找到了石光银,想听一下爷爷的建议。“你就学林学类专业吧!以后好好继承爷爷和父亲的事业。”石光银说。石健阳微微一笑说:“我就是这么想的,故意来试探您老一下,没想到咱爷俩不谋而合。”去年8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刘粉莲一行还专程驱车近8个小时来到定边,为石健阳送达录取通知书,并与石光银治沙公司达成了教育教学基地建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及课程实习等校企合作协议。“我一定不负众望,真正以爷爷为榜样,扎实、全面、系统地学好林业科技,为更好地继承治沙事业、弘扬治沙精神做好准备。”石健阳说。

△ 现代农业从毛乌素兴起

△ 石光银采摘经济林中的桃子


兴绿富民 再启治沙新长征

走进石光银治沙展馆,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都是石光银35年无悔治沙路最真实却又最美丽的写照。在他的手中,已先后有25万亩国营、集体荒沙、碱滩地得到综合治理,治沙树种也在逐年、逐步实现优化革新。而他的行动和精神,在真正创造大漠绿海“毛乌素奇迹”的同时,也为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白泥井镇海子梁村、梁湾村、摆言坑村流转2万亩土地,实施整镇连片推进现代粮食基地项目,新建、改造深水井205口,铺设输水管道19公里;定边镇十里沙村累计投入80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自来水入户、村级生产道路建设及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宽带网络、户户通也实现了全覆盖……基于以石光银为代表的一大批治沙人的辛勤付出,今日的定边县毛乌素风沙草滩区,早已成为沃野满眼、良田遍布的塞上粮仓,而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大潮中,石光银也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治沙英模的责任与义务。“去年我们依托石光银治沙公司的‘龙头’效应,以全民入股的形式组建了十里沙盛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由县商务局和石光银治沙公司分别给予每户2000元补贴,作为40户村民的入股资金投放到合作社。村民入股以五年为期,每户每年可固定分红1000元。五年期满后,合作社会将入股资金全额退还村民。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发动全体村民‘以牛入股’,力争达到每户入股10头牛的标准。这样下来,不仅村集体经济更加壮大,而且还可以帮助村民实现‘产业持续发展、股金持续创收’的目标。”十里沙村第一书记杨金龙说。

△ 绿化后的沙区


石光银表示,为进一步深化“村企联建”,充实合作社的产业结构,去年他已将自己经营多年的60亩果园移交给合作社管理。该果园种植有苹果、桃、杏等经济作物新品种110余个,通过发展观光采摘每年效益可达10余万元。下一步,石光银还计划通过流转土地200亩,在全村范围内发展枸杞、蜜桃种植产业,在实现企业上规模、提效益的同时,真正带领全村百姓增收致富奔小康。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石光银在自己精心准备的提案中,同样将议题选择为生态保护和退耕还林。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虽大有改观,但因气候、地貌及土壤因素局限,仍极为脆弱。对此,我建议国家要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方面放宽放大政策支持力度,将毛乌素沙地、黄土高原25度以上坡地和重要水源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各级党委、政府也应始终以生态保护为主线,做到严格的封山禁牧。此外,西部地区的治沙造林要进一步推广存活期较长的樟子松、油松、侧柏等高标准树种。因为松柏一旦成林便可常保绿水青山,老百姓也便有了可以长期依靠的金山银山。”石光银说。(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顶部 反馈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