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全民义务植树网

您好, 欢迎访问榆林全民义务植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关注  > 人物故事

播撒绿色希望的人——漆建忠

2018/9/11 18:27:13 人评论

支援陕北,调来榆林从事治沙研究工作,被人誉为“播撒绿色希望的人”。

        9300cd3a15f93c01efa117ef90d35a3e.jpg

        漆建忠,生于1936年,甘肃省武山县人,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62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1964年服从组织安排,支援陕北,调来榆林从事治沙研究工作,被人誉为“播撒绿色希望的人”。
  40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参加科研推广课题4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28项,已有27项通过验收、鉴定,有15项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20项获国家、省、地科技成果奖。在《榆林流动沙地飞播造林种草试验》研究中,从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投入生产,他一直是主持人或技术总负责人,在榆林沙区飞播造林21.8万公顷以上,向周边省区推广185.6万公顷,使播区植被覆盖度提升了35.2%-62.1%,创造经济效益达亿元以上。该课题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7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的《榆林沙荒大面积植树造林扩大试验》,引进和选出樟子松、花棒、踏郎等优良固沙植树20多种,1982年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林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从1989年起,他担任科技兴榆“1521”工程中飞播治沙造林大面积推广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5年累计完成飞播治沙造林种草159.3万亩。他主持的《治沙植被搜集引种及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研究》、《花棒、踏郎优良种(型)的选择和研究》、《飞播林地放牧利用技术》和《榆林沙区飞播造林种草技术推广》等项目,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还主持了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毛乌素沙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模式研究》,建设示范区27万亩,经济效益提高21.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的“九五”科技攻关子专题《榆林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与示范》,根据毛乌素沙地沙丘与滩地环状分布的结构景观提出的“片圈面”治理新模式,率先提出了羊只舍饲圈养,使“圈”中经济效益提高了52.3%,“面”上植被盖度达到45.5-83.1%,“片”的经济效益提高了46.3%,这是半干旱农牧交错区防沙治沙的最根本模式,综合效益高、成效显著,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创新。
     他先后在国内外11种刊物上发表《花棒、踏郎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造林技术》、《榆林沙区飞播试验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二十九年的榆林沙区飞播造林种草》等学术论文71篇,参与编写了《中国沙漠化治理》,起草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1986-1996《飞播治沙技术要求》,由他主编的《中国飞播造林》被称为世界飞播治沙史的第一部专著。他还先后和三十多个国家和国内十个省(市)的专家学者进行联合研究,并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研究会议上进行报告交流,为我国治沙事业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他的科研贡献,多次受到国家、省部委的表彰奖励。1978年他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1986年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1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1996年被林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民航总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授予“全国飞播造林先进个人”,1998年被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授予防治荒漠化和干旱区造林“最佳实践奖”,2004年荣获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贡献奖”。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顶部 反馈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