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全民义务植树网

您好, 欢迎访问榆林全民义务植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关注  > 创森动态

榆林:沙漠上崛起的森林城

2019/11/14 12:01:10 人评论

榆林,这座历史上被黄沙覆盖的陕西北部城市,如今已是生机盎然的沙漠绿洲。几十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开展大规模生态治理,“北治沙、南治土”,一代接着一代干,全市林木覆盖率从0.9%提升至34.8%,860万亩流沙得到治理,陕西绿色版图因此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


榆林,这座历史上被黄沙覆盖的陕西北部城市,如今已是生机盎然的沙漠绿洲。


几十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开展大规模生态治理,“北治沙、南治土”,一代接着一代干,全市林木覆盖率从0.9%提升至34.8%,860万亩流沙得到治理,陕西绿色版图因此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飞跃。


©姜玲

而今,榆林的绿更厚重。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榆林从规模造林迈向了高质量、高规格绿化之路。让生态更加优美,城市更具品位,环境更加宜居。



描绘版图持续开展绿化

绿色就是榆林的生命色。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曾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历史上的榆林,“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恶劣的生态环境导致庄稼十年九不收,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的唯一出路。

©高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榆林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始终坚持生态建设理念,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从20世纪50年代开展防风治沙试验,到六七十年代进行集体大规模治理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会战,从80年代以来持续开展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国家级生态工程,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接连开展“三年植绿大行动”“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等国土绿化行动,经过7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榆林终于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大逆转,凝结成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榆林治沙精神”。榆林也因此摘得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成绩斐然,但榆林生态建设的步伐不曾停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和前沿地区,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重点地区、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区域和全国两个跨区域防沙治沙示范区之一,榆林生态区位敏感且重要。为了进一步巩固防沙治沙成果,努力建设塞上宜居城市,加快“美丽榆林、幸福榆林”建设进程。榆林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市发展战略高度,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重要决策,并将其作为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

2016年11月,榆林正式提出创建申请,2017年1月获得批复,并被列为国家西部干旱半干旱沙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试点,予以示范带动和技术支持。站在新的起点,榆林人民再次用强大的行动描绘榆林的绿美版图。



凝心聚力打造森林之城



©汪帅

榆林创森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的成功经验将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树立可学习、可借鉴的样板。在“榆林治沙精神”的引领下,榆林人民凝心聚力,创新思路、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强化监督,形成高位推动、全面开展、跨部门协作的良好局面。


©贺秀国

创新思路,全面推动。2017 年,榆林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执行组长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3年来,榆林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创森工作大会,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动员部署。市创森办不断创新思路,制定了“三动五定一督察”创建方案,“三动”即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全民行动,“五定”为定具体任务、定质量标准、定完成时限、定工作责任、定奖罚兑现,“一督察”指采取网格化管理,建立“督察专员排查推进、行业部门督促检查跟进、督查室督查督办问责”三级督查体系。促进创森工作责任落实到位、组织有序和保障有力,实现了分工明确、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立足榆林市情,按照“塞上森林城 宜居生态市”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定位,科学编制了《榆林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 年)》,提出“一核、两区、三带、四廊、多片、多点”的总体布局框架,实施城市绿化增绿、绿色长廊建设、沙地治理提升、退耕还林建设、河流水系绿化、美丽乡村建设、能源企业造林绿化、林业产业化富民、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十大主体工程,努力形成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和健全的森林支撑体系,全面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发达、文化丰富、人民增收、绿水青山的发展目标。

©王锋

加大投入,全力保障。

榆林是富集煤、气、油、盐等资源于一体的能源大市,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估算超过46万亿元。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能源开发反哺生态建设的发展理念,为造林绿化资金投入提供保障。在创森过程中,榆林创新施行“以工程项目为主要依托、以基地造林为主要形式、以社会造林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发展为内生动力、以科学技术为建设支撑”的造林新机制,加快培育新的造林主体,积极鼓励大户造林、社会化融资合作基地造林和企业碳汇林基地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热情,进一步加快了城乡绿化的步伐。在造林绿化投入方面,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多元投入,把森林城市建设的各项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同时,在积极争取国家、省林业项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林业、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资金,集中打造亮点工程,实现“多个龙头蓄水、一个池子放水”的良好效应。自创森启动以来,榆林全市专项资金投入累计高达50多亿元。

强化督察,确保成效。成立创森督察专员小组,采取“网格化排查、督察专员推进、底线指标突破、模范单位挂牌”的办法,分片对全市可绿化空闲地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督察小组采取集体开会、组织动员、领导约谈、解释说明等方法持续推进绿化工作,对不符合创森要求的地块进行全面整改和绿化。领导小组每周召开碰头会,准确掌握工作进度,及时调整工作部署,确保监控区域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对群众反映的权属不明的荒地治理问题,及时调查处理提交反馈意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创森工作的高效开展。

©蒋志勤


绿美双收实现生态宜居



一片片沙漠无人区中屹立的樟子松林,一条条富有生机的绿色穿沙公路,一个个地域文化与生态文化交融的城市公园,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都呈现在榆林绿色、生态、宜居的城市画卷之中。

造林绿化成效显著,生态榆林初具规模。通过大力开展高规格国土绿化,初步建成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北部风沙区建成总长1500公里,造林175万亩的长城、北缘、环山、灵榆4条大型防风固沙林带,沙漠腹地营造起万亩以上成片林165块,樟子松面积达13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4.8%。组织实施了环榆林中心城区百万亩绿化生态圈建设、通道绿化、森林提质增效等系列工程,2017-2019年共完成森林资源培育240万亩,全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逐步改善与提高。沙区通过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矿山综合治理等多种措施,160余万亩宜林荒山荒地得到有效治理,并打造出多处矿区生态治理样板。突出森林进城,狠抓城区闲置地绿化、城市休闲绿地建设工程。实施了榆溪河生态长廊二期工程,建成近10公里贯穿城区的水系森林绿地景观,全市城区绿化覆盖面积7738.1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16平方米,实现了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城区各大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游客观光旅游的大窗口。加强绿色长廊建设,构建优美林网水网。通过实施速生丰产林、防沙治沙、农田林网体系建设等工程,全市沟河路渠得到全面绿化,农田林网得到完善和提升,道路林木绿化率达83.35%、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3.06%,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田林交错、点面结合、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结构调整渐趋合理,林业产业再上台阶。

3年来,榆林大力实施“五个百万亩”基地建设,全市各类经济林面积达400万亩,其中红枣170万亩、“两杏”80万亩、山地苹果65万亩、长柄扁桃40万亩、核桃32万亩、海红果5万亩,初步架构起红枣、“两杏”、核桃、山地苹果等独具特色的经济林果产业主框架,形成红、黄、绿色相融的经济林果产业新形态,建立起集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新体系。花卉苗木产业蓬勃发展, 发展面积20万亩,全市苗木自给率89.89%,产值达10亿多元,极大地提升了生态惠民能力,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森林旅游业方兴未艾,以神木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龙头,各个省级森林公园、市县级自然保护区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全市森林旅游人数逐年增加,综合效益明显。

©解晓娇

生态意识逐年增强,生态文化特色凸显。

通过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工作有效加强。依托榆林沙地森林公园、东沙森林公园、红石峡植物园、红碱淖、无定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先后建立了一批科普教育基地、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榆林林业展览馆、标本陈列室等硬件设施,并通过各类影像资料及多媒体演示系统等,对师生、游客及社会公众进行以生态保护为中心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社会造林绿化力量不断涌入。榆林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政府部门每年组织家庭开展植树造林实践,市妇联组织“同植巾帼林、共建新家园”义务植树活动,各类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积极参与以“绿动榆林”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为96%;加强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即将出版《榆林市珍稀古树保护复壮方案》和《塞上树魂》,有力推动全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通过森林城市建设创建,开展爱鸟周、生态科普日等活动,面向社会全面展现榆林山水、林业产业、动植物保护等森林生态文化,开发以杏花、杏果、杏叶为主题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每年吸引数万名游客观光游览。

©曹维豇

榆林森林城市建设还将继续前行,按照森林城市建设10年规划,紧紧抓住全国森林城市群和陕北森林城市群建设的良好机遇,持之以恒开展“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着力打造塞上宜居榆林,让驼城百姓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把榆林打造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顶部 反馈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