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全民义务植树网

您好, 欢迎访问榆林全民义务植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关注  > 新闻动态

绿色是榆林最深情的告白

2019/10/25 10:28:32 人评论

翻开一页页地方志,70年前的塞北榆林从春到冬一派狂风席席卷沙尘的印象,北部黄沙滚滚,南区尘土飞扬。13岁的榆阳农民朱序弼放羊时,常常被狂风吹散了羊群,那时候他总是想:“怎么才能把把风沙压住?榆林啥时候才能山青青的、水亮亮的、天蓝蓝的?”靖边女人牛玉琴新婚第…

翻开一页页地方志,70年前的塞北榆林从春到冬一派狂风席席卷沙尘的印象,北部黄沙滚滚,南区尘土飞扬。

13岁的榆阳农民朱序弼放羊时,常常被狂风吹散了羊群,那时候他总是想:“怎么才能把把风沙压住?榆林啥时候才能山青青的、水亮亮的、天蓝蓝的?”

靖边女人牛玉琴新婚第一天,沙子堵住了大门口,她一边挥舞着铲子刨沙,一边下定决心:“宁可累死,也不让这沙子欺负死。”

神木青年张应龙功成名就回到家乡,却被满目荒沙灼烫着心脏:“家乡几十年如一日,我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微信图片_201910251028172.jpg

治沙女杰牛玉琴

微信图片_201910251028173.jpg

治沙标兵张应龙

微信图片_201910251028174.jpg

治沙英雄石光银

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十分严重的地区,70%以上的国土面积都被广袤的沙漠所覆盖,林木覆盖率只有0.9%,榆林城被迫三次南迁,群众生活苦不堪言。

这座以树命名的古城,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肩负起荒漠化治理的使命。

1569401996272.png

开展植绿大行动

朱序弼放羊之余,熟悉了陕北各类植物的习性和价值。长大后他从事荒漠植被研究开发60多年,开创中国民办植物园建设先河,植物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一生收集、引进、培育、驯化了2055种林草花木,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65项奖励,许多科研成果在全国推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10亿元以上,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绿圣”。

牛玉琴在沙海边缘植树800多万棵,造林11万亩,她的丈夫倒在造林工地上,她强忍悲痛,将丈夫生前画下的造林版图扩大了近7倍。她说:“只要活着,就要种树。”

张应龙一头扎进荒漠,潜心研究治沙和沙漠植物开发。他凭借“不信沙漠开不出花”的信念,栽植40万亩长柄扁桃,在大漠开花生长,每年创造产值3亿元,带动5000个农户参与林木产业。

朱序弼、牛玉琴、张应龙,他们是榆林坚持生态优先、不断探索绿色发展的一个个缩影。70年来,榆林历届党委、政府持之以恒带领全市人民“南治土、北治沙”,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积极开展“三年植绿大行动”“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等工程,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飞跃。

微信图片_201910251028175.jpg

人在画中游

微信图片_201910251028176.jpg

红碱淖水库遗鸥成群

微信图片_201910251028177.jpg

榆阳东沙生态公园


微信图片_20191025102818.jpg

子洲县西峰寺景区


微信图片_201910251028181.jpg

靖边县慧桥水库两岸绿意盎然

目前,全市林木保存面积、林木覆盖率分别由新中国成立初的60万亩和0.9%提高到现在的2157万亩和33%,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将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黄土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泥沙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13亿吨减少到2.9亿吨,形成了红、黄、绿各色相融的经济林果产业新形态,构建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年扬尘天气由100多天减少到10天以下。2018年,全年榆林城区监测二级以上天数为272天,其中达到一级标准天数为20天,成为全省唯一PM2.5年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

在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评价榆林:“中国的防沙治沙是从榆林走出来的,榆林成功的防沙治沙经验,正在引领着中国乃至世界防沙治沙工作的走向”。

今年8月,市委四届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市县两级每年投入财政资金20亿元,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如今,毛乌素沙漠绿意盎然,黄土高原披上锦绣,榆树成林、松柏苍翠、枣挂硕果,“榆林绿”为国内国际生态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和样本,是榆林对人类世界最深情的告白。

来源:榆林网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顶部 反馈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