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最北端,陕蒙交界处,一片深深的绿色将毛乌素沙漠拥在怀中,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榆林绿”。
榆林城区滨河公园榆溪楼。张兴华 摄
绥德县中角乡黄土高原地貌。王瑞 摄
“榆林绿”是一片深绿,2157万亩的林海,牢牢地把860万亩流沙全部锁住,阻击沙魔南侵东进的脚步。70年前,这里还是“山秃穷而陡,水恶虎狼吼”的苦难偏僻之地。70载艰苦奋斗、治沙造林,榆林人以1.62%的荒漠化逆转速率不断缩小毛乌素,成为中国荒漠化治理“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毛乌素沙漠“消失了”,“榆林绿”开挂上线。
2019年4月2日子洲县苗家坪镇700余人参与义务植树。栾武生 摄
榆阳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45年坚守大漠植树造林,用33条防风固沙林带和14425亩林区堵住了毛乌素南缘“黑风口” 。康文慧 摄
定边农民李守林带领小滩子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沙造林,成为新中国成立治沙造林的“领军人物”;靖边妇女牛玉琴在沙海边缘植树800多万棵11万亩;榆阳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45年坚守大漠植树造林,用33条防风固沙林带和14425亩林区堵住了毛乌素南缘“黑风口”。近5年来,450多万人次榆林群众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绿5000多万棵,植绿、爱绿、护绿成为新时尚。
榆林镇北台牡丹种植基地。 薛红 摄
榆林城区世纪广场一角。 马双成 摄
定边县白于山区荞麦种植基地。 马双成 摄
靖边县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王绍祖 摄
榆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扩展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初步形成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全市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0.9%提高到33%,沙区造林保存面积1364万亩,林木覆盖率43.5%,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沙区樟子松保存面积达到130多万亩。南部丘陵沟壑区造林保存面积793万亩,林木覆盖率23.3%,榆林为陕西乃至中国创造出更多的生态福利、绿色福祉。
来源:榆林传媒中心